南日岛,古名南匿山,以山隐海洋而闻名。南日岛离石城只有七里,南面是乌丘屿,北面是福清市的野马屿,东北是平潭的池塘,一直是莆田和福清的海上门户。
全岛地形呈“杠铃”状,周边有111个大小岛屿,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18个岛礁面积超过0.1平方公里,统称18列岛。
这个岛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一直受到大家的称赞:储存完美的纯天然亚热带海域、众多的港湾渔港、岩礁洞穴、黄金海滩,让人心旷神怡,眼花缭乱。
目前南日岛著名旅游景点有浮斗观日、尖山俯瞰、九龙险峻、海会古墓、西寨晚照、龙头山烈女祠六大。
,南日岛还有许多旅游景观,如烈士陵园、金色海滩、皇帝帽、皇帝山、景仔妈祖宫等,各有特色。新建的南日岛风能发电也成为南日岛的新景观。
南日岛宋、元时属崇福乡奉谷里。明、清时属六区奉谷里。据《南日岛志》记载,明洪武初,海盗“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为防御倭寇,明廷最初在这里设南日山水寨,平海卫向这里派驻军900名,后因水寨“在涨海中孤立无援”,遂迁往一水之隔的石城,与青山巡检司合一。明清两朝兵马在福建沿海拉锯之际,清廷实行截界,南日人民被迫内迁。清康熙十五年(1667),兴化城守将与郑成功之子郑经联合,同守兴化城抗拒清兵。第二年,郑经兵败,退出兴化城。
清康熙十八年(1670),郑经军队驻扎在南日围头和湄洲等地,继续抗清。清康熙二十一年(1673),施琅攻台成功,郑成功之子孙郑克塽率南明政权投降,莆田沿海全部复界。复界后,南日人民从涵江等地返迁,迁来的还有不少平潭、福清和闽南人。清同治三年(1864),基督教经南日岛传入莆田。
民国五年(1916年)设县佐,继设岛务局直辖本省,1933年设区,1934年划为福清县九区,1935年改为省辖特种区,仍属福清县四区。1940年划回莆田县。
1949年属十三区,1952年属二十四区, 上世纪50年代初,南日岛成为国共两军拉锯之地。[3]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屹立在尖山山腰,是为纪念当时二度抗击反攻该岛的国民党军队而英勇阵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于1964年建立的。 1955年成立南日区,1957年称乡,1958年建立南日人民公社,1993年改为南日镇,2002年划归秀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