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知识 >

让平:非洲华裔高官让平

编辑:生活百科 2023-10-25 20:53 浏览: 来源:www.ywpnc.com
      非洲华裔高官,为完成父亲遗愿来到中国,如今已认祖归宗
“叶落归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秉承这一信念的,除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有许多外国人,其中包括不少外国领导人——他们虽然代表着另一个国家,但都与中国血脉相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元首在访问中国的时候,不忘前来寻根,其中就包括加蓬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非盟主席让•平。
他不仅在非洲,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也赫赫有名。让•平二字,并非他的姓和名,而是其中国父亲程志平在加蓬雨林落地生根奋斗史的浓缩,让•平的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让•平的父亲
让•平的父亲程志平是浙江省温州人。1933年,风华正茂的程志平到法国闯荡天下。为避战乱,他来到当时还是法属殖民地的加蓬,这里人烟稀少,举目荒凉。
程志平当时没有想过要在此落地生根,打算等战争平息后就返回法国。后来,他却阴阳差错地误了船期,不得不滞留在这里。
可能是命中注定,他从此与加蓬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的加蓬,国力贫弱,民不聊生,一直饱受战乱和贫困的折磨,程志平想要在这里立足谈何容易。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程志平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工作。那时,加蓬本国人就业都成问题,他一副东方面孔的“老外”,更是常常被拒之门外。
也许,温州人天生就具备闯荡世界的坚韧和耐力,在遭受一系列挫折与打击后,漂泊的命运终于出现曙光。
一天,程志平到让蒂尔一家法国面包房求职,恰巧该店的面包师傅去世了,老板正焦头烂额。
从未跟中国人打过交道的老板,见程志平面相和善,决定给他一个试用机会。
程志平在此之前对制作面包—窍不通,但他虚心好学,手脚勤快,不久便掌握法式面包独特的制作方法,而且能独当一面。老板认为这个中国人很能干,亲切地称他“平”。
一晃3年过去了,程志平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自己不可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要自己当老板,拥有雄厚的财力后,实现报效祖国的夙愿。
他向老板提交辞呈,换了一个地方,成了一家经营水产品商店的老板,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后来,他又把目光投向热带雨林资源,很快完成了从渔业到林业的转变,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巨富。
事业有成后,程志平开始考虑个人婚姻大事。在朋友介绍下,他结识当地一部落首领的女儿,两人很投缘,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让•平的外交生涯
婚后第二年,程志平的儿子出生了,小家伙肤色黝黑头弯曲的头发,很是招人喜爱,当地人称他为“平的儿子”。
孩子满月时,程志平尊重妻子天主教的习俗,带儿子去教堂接受洗礼,神父为孩子起了一个教名“让”。
让•平的名字,由此而来。
财雄一方的程志平,为当地百姓修公路、买渡船、盖医院、建学校……因而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平父亲”。
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让•平健康成长着,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巴黎第一大学经济系。他承袭了父亲勤奋聪明的基因,成为加蓬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1970年,适逢加蓬建国10周年,邦戈总统执政3周年之际,让•平获得经济学硕士。加蓬政府为延揽人才,动员学有所长的留学生回国服务。于是,让•平怀抱一颗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回到加蓬,在一家国有银行担任副行长。
在这个平台上,让•平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成为加蓬政府重点培养对象。
1972年,让•平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外交生涯,以其沉稳宽容、智慧勤奋和胆识过人,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让平说,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各种艰难谈判,必须以宽容态度,通过妥协和让步,达成尽可能广泛的共识,进而找到解决争端的办法。
让•平的中国情节
纪录片《温州人》中,有一段让平1994年第一次回到温州老家的情景
在一大群中国村民的簇拥下,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的让•平,终于踏上了从未到过的故乡土地。在温州鹿城区江镇驿头村,他拉着乡亲们的手,抱起邻家害羞的小姑娘,搀扶着族中长辈。他的目光凝望着村口盘根错节的老榕树,眼神中充满了激动和好奇,也掠过一抹深深的怅惘……
画面外配有让平的自述“回到父亲的故乡,感觉像是父亲复活了一样。我的父亲把我和中国联系起来,我又为父亲重新找到了根……”
他说,我是一个有中国根、中国情的非洲人,“不可否认,我是个非洲人,但我是在父亲教育下长大的。父亲对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当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父亲听后激动得手舞足蹈,笑得连嘴都合不上。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兴奋。我也感到骄傲感到光荣,也为之舞蹈。”
当时,让•平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选择在温州老家祭祖。认祖归宗,这是每一个海外游子心之所向。,这一举措,也有着更加深远的政治意义。
      如今,在让•平的故乡温州市瓯海区临江镇驿头村,建起了一座融合中非风格的现代化的中加友谊馆,造价800余万人民币,全部来自温州的民间集资,馆内收藏丰富的照片资料和别具非洲风味的雕塑作品,介绍了让•平与驿头村的渊源,展示了他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和成就,以及为中非友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这座中加友谊馆,已成为中国与加蓬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