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免费起名字 >

杨姓姓杨的名人

编辑:姓名配对 2023-10-21 19:44 浏览: 来源:www.ywpnc.com

杨氏名人

杨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杨姓也是第六大姓。

历史上部分杨姓名人

杨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方言》、《太玄》、《法言》等,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秀清清代太平天国起义主将,被封为东王。

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杨再思唐未五代靖州飞山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子孙遍布中华大地。

杨业又名继业。北宋名将,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

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十二岁被称为神童,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杨芳(17701846),字通逵,号诚村,广惠侯杨再思第三十一世孙。行伍出身,历清乾、嘉、道三朝。曾受封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

杨秀清(1821年或1823年-1856年),原名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客家人。清雍正年间(1723~1856)其先祖迁徙广西,世居桂平紫荆镇平隘新村(今东王冲)。以耕山烧炭为业。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五王之一的东王,称九千岁,后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杀。

杨守敬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

杨虎城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军上将。号虎臣。1910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因与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后被蒋介石迫害致死。

杨尚昆(1907-1998),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GJ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姓杨的女明星

杨怡、杨蔓、杨曼莉、杨乃文、杨小琳、杨秀惠、杨毅、杨竹青、杨梓、杨丽萍、杨澜、杨丞琳、杨幂、杨紫、杨雪、杨千嬅、杨棋涵、杨颖、杨紫琼、杨钰莹、杨采妮、杨丹、杨芳仪、杨丽莎、杨林等等。

姓杨的男明星

杨子、杨海涛、杨嘉淞、杨家成、杨锦聪、杨峻荣、杨俊毅、杨克强、杨子遥、杨坤、杨宗纬、杨臣刚、杨呈伟、杨川平、杨刚、杨光、杨海彪等等。

请问有没有姓杨的名人?

杨姓历史名人有杨子、杨雄、杨敞、杨震、杨彪等。

1、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2、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

3、杨敞西汉丞相。

4、杨震东汉著名文学家。

5、杨彪(142~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人,东汉光禄大夫,临晋侯。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台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姓杨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杨姓名人有

1、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2、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3、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4、杨振宁

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著有《风》、《窗帘》、《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杂忆与杂写》等。

杨姓的历史名人

杨姓的历史名人杨坚、杨广、杨玉环、杨万里、杨朱。

1、杨坚

隋文帝杨坚,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

2、杨广

隋炀帝杨广本名杨英,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3、杨玉环

杨玉环号太真,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

4、杨万里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

5、杨朱

杨姓,字子居,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姓杨的名人

姓杨的名人有杨震、杨坚、杨炯、杨玉环、杨万里。

1、杨震

杨震,东汉时期名臣,弘农华阴人。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升为司徒。延光元年,为太尉。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2、杨坚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弘农郡华阴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杨坚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3、杨炯

杨炯,字盈川,华州华阴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长于五言诗,以边塞征战诗著名。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战城南》、《夜送赵纵》等。

4、杨玉环

杨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5、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诗人,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作品《诚斋乐府》。

杨姓名人有哪些呢?

杨姓名人有

1、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

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游历长安,担任大司马王音门下史。汉成帝时,得到同乡杨庄推荐,入奏《甘泉》、《河东》等赋。授给事黄门侍郎,修书于天禄阁,结交王莽。

2、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3、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

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参加灭北齐之役,并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后随上柱国韦孝宽攻取淮南,在此期间交好随国公杨坚,随其平乱,授大将军,改封清河郡公。

4、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字读作“摩”,写作“上麻下女”,部分网上系统无法显示此字,参考相关实体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5、杨业,原名重贵,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戏剧中常称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人(一说并州太原人,一说保德火山人)。北宋名将,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

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远近。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号为“无敌”。宋太宗灭亡北汉后,归顺宋朝,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