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的纪念节日。相传这一天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民俗谚语。从魏晋时代开始,上巳节被定在农历三月三,成为了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佳节。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出生于轩辕之丘。
轩辕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神农炎帝及东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的开疆拓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他们划九州、定中原,繁衍了炎黄子孙。
关于黄帝的具体出生地方,历史记载并不统一。有传说黄帝出生在熊国都城,也有说法是他在河南新郑轩辕丘诞生。无论是哪种说法,农历三月三都被认为是黄帝的诞辰。后世对黄帝十分尊敬和推崇,不仅修建了黄帝陵、黄帝庙等纪念场所,还会在农历三月三举办黄帝诞辰纪念活动。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祭拜黄帝诞辰的习俗。史书记载,统治者会率领文武百官来到具茨山黄帝故里,举办祭祖大典,以示炎黄子孙对黄帝精神的继承。如今,这一传统在民间广为流传,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都会发起对黄帝的祭祖活动,传承炎黄子孙的精神薪火。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在中国社会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道教尊崇黄帝,将其视为得道的神仙,赋予其灵宝黄帝先生、中岳嵩山黄帝真君等名号。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与形成,反映出道教塑造祖先神的特点,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在道教的经书中,常将黄帝与老子并称,甚至称道家为黄帝之教。道教神仙学说宗本黄帝,彰显道教作为中华传统宗教的特质。南宋以来的道经注释中,不乏对黄帝之道的推崇与解释,彰显出道教对黄帝的深厚信仰与崇敬。
在道教的文献中,黄帝与老子频频相提并论,他们共同被视为道教的至高无上的祖师。让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些例证。
在宋张君房的《云笈七》卷七十中,引用了陶植的《还金术三篇并序》,书中提到:“若天地在手,造化由身,从凡人升华至圣人,名列金簿,与黄帝、老子齐名,所以只有这条路径可走。”这表明在道教中,黄帝与老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宋邓牧的《洞霄图志》卷六则提到:“道为天地万物之宗,幽明巨细之统。伏羲、黄帝、老子掌握乾坤,司变化。”这里再次强调了黄帝与老子在道教中的核心地位。
宋沈庭端的《华盖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卷一进一步阐释了神仙之学的根源:“神仙之学,大抵以黄帝、老子为宗,以清静无为、虚心寡欲为本,辅以阴功密行及炼丹服气之术。”
明朱权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序原道》中指出:“凡有生之民,所用之道,皆源于黄帝、老子。”在他看来,甚至社会生活之道,都出自这两位圣人之教。
关于黄帝在道教中的地位,北宋苏轼的《上清储祥宫碑》也有精彩的论述:“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可以说,在道教各宗师看来,无论是内丹诀法,天地万物之道,还是社会生活之道,大抵都源于圣人黄帝。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宋元史家马端临的认同。他认为黄帝老子所言的清净无为才是道家要旨。南宋彭耜更是认为黄帝老子之道才是道教之本。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将黄帝与老子并称。西汉时期,黄帝老子学说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更是推崇黄帝,认为道教即为黄帝之教。唐代李姓皇帝尊崇老子,宋代赵姓帝王则尊崇黄帝。宋代更是将黄帝尊为圣祖,并加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在道教中,黄帝被视为得道的典型代表。这一信仰在唐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和确立。东晋葛洪、南北朝的马枢、唐代的李筌和张果等都祖述黄帝的道教宗主地位。在道教经书中也有许多关于黄帝的神圣叙事和传说。这些传说被道教经书神仙化建构起来形成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如唐逄行的《鬻子》、列御寇的《列子》等都提到了黄帝的神奇事迹这些事迹与伏羲、神农合称为三坟被视为先秦时期的大道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这些神话传说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如唐代的王权撰《广黄帝本行记》就详细描述了黄帝修道成仙的神话故事进一步渲染了黄帝在治理国家成功之后追求神仙之道的神话。总之黄帝和老子在道教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祖师他们的神圣叙事和传说丰富多彩充满了神话色彩。在宋代,道教对黄帝的崇拜达到了巅峰。黄帝的传记在道教神仙传纪中占据了特殊地位,标志着宋代是道教黄帝信仰建构的完成时期。南宋陈葆光的《三洞群仙录》开篇即强调黄帝的宗教地位,称其为“道宗”,即道教宗主、得道宗师。
在这部著作中,黄帝被记录为一千五百四十四则神仙故事的主角,被置于卷首介绍,其地位之重要无可争议。宋张君房的《云笈七》及元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亦都尊崇黄帝为道教神仙之首,这一观念与赵宋王朝尊黄帝为圣祖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宋代道教在秦汉史籍黄帝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和描绘了黄帝的神圣性。诸如黄帝的经书法术得天神传授、黄帝与七十二天神相会、黄帝在名山五岳封神等传说,都被道教赋予了华夏英雄祖先黄帝无比的神性。其中,最典型的是天神传授说的建构,如张君房《云笈七》中记载的“黄帝修德义,得天神传授周易图”的故事。
道教各派别也都宗承黄帝。从早期天师道、灵宝派、上清派到后来的全真道,都推崇黄帝,可以说黄帝信仰是道门集体智慧的结果。各派别都有关于黄帝的神话和传说,如灵宝派的葛洪建构道教神仙理论,最早宣称黄帝为得道之神仙。这些传说和经典记载可以视为各派对黄帝的崇拜的社会记忆。
在道教的经法理论中,黄帝以有功于民而享受道教的崇祀,成为道教法坛祖先神灵的典型代表。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祭祀理论,而道教继承了这一传统,将黄帝等祖先神灵纳入其神仙体系。
在道教的叙事中,黄帝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民国时期顾颉刚先生曾总结了早期黄帝形象的演变过程,而道教的黄帝叙事则涉及道教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天神传授、得道成仙、治理天下等等。这些叙事展示了道教对黄帝之道的深笃信仰。道教神仙传纪中的黄帝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具有极高地位的神灵形象,被广大道教信徒所尊崇和崇拜。一、黄帝在道教神仙学说中的地位
在道教的神仙传纪中,黄帝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他被描绘为得道成仙的典范,其传说如鼎湖上升、得金丹之道等,都是道教仙话中的经典故事。经过历代宗师的诠释,黄帝的传纪成为道教仙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东晋葛洪的描述到唐宋的道经,黄帝得道成仙的形象一直被人们传颂。在道教的信仰体系中,黄帝不仅是仙界的代表人物,更是道法传承的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和传说为道教神仙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道教神仙叙事中的黄帝
在道教神仙叙事中,黄帝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不仅是仙界的重要人物,更是人们探索道法、修身养性的典范。从先秦的诸子著作到史籍记载,都可见到以黄帝为中心的叙事风格。道经中的黄帝,常与太上老君、天真皇人等仙界高人交流道法,接受他们的道法传授。这些传说和故事,旨在阐述道教经义,展示道法的神奇和博大。黄帝也是道法传承的重要人物,他接受道的传说,喻示了道法的正式传授。在道教的天地自然之道、祀神的斋醮科仪、修仙飞行术、内丹修炼之道等方面,黄帝都得到了仙真的传授。这些传说和故事,为道教神仙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道藏》中托名黄帝的经书
在古老的东晋南朝时期,道经《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流传着一种神秘的说法,其中提及一部被世人遗忘的黄帝之书《阴符》。这本书的文字质朴却富有雅致,深奥且精微,只有真正懂得道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
北魏的寇谦之在进行新道教改革时,嵩山石室中藏有这部《阴符》经,因此而闻名。明代的张宇初在《岘泉集》中,对这部经书的历史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黄帝书》与《老子》的学说共同构成了道教遵行的黄老之道。在历史上,《黄帝阴符经》的注疏众多,现存于明《正统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种,这反映了道门人士对此经的极度重视。
更深入地探索道教的养生之道,我们会发现其与黄帝息息相关。道教的饮食养生思想,充满了中华先民的生活智慧,是历代高道大德探索总结的精华。在道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要义,常常以黄帝之口来立论。
如《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中,黄帝提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再如《至言总》和《云笈七》等经典,也引用了黄帝的饮食养生法门和禁忌。甚至更高的服气之法,也都旨在彰显这些养生理论源自黄帝的智慧。
丹道是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重要法门,其修炼思想也源自黄帝的养生思想。在道教经书中,称黄帝是最早服食神丹者。如《太平御览》和《神仙传》等经典,都提到了黄帝服神丹的故事。唐宋时期,金丹之道盛行,黄帝不仅是这种道术的习得者,更是道门中的传授者。
道教在阐扬教理教义时,常借神仙天尊之口叙事,以此强调教理教义的神圣性。在宣讲道教戒律的功能时,北周道经《无上秘要》藉黄帝之口进行宣讲,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戒律,如洞神三戒、五戒、八戒和想尔九戒等,都体现了早期道教依托黄帝宣示的特点。
道教法术中的符具有驱邪的功能,在道门和社会上行用广泛。相传西王母曾传授黄帝神符。这些神符蕴含着强大的神秘力量,被广泛用于各种法事之中,是道教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老的典籍中,黄帝的符真文引人注目。这些神秘的符文,如黄帝真符、元始黄帝真符等,是道教斋醮法坛上的重要法物,拥有驱邪的无穷法力。每当张君房提及《云笈七》中的《轩辕本纪》,都令人想到玄女传授的《阴符经》。黄帝在领悟这些经文的真谛后,成功平定蚩尤之乱,得到了《灵宝五符真文》。
此《灵宝五符真文》源自东汉,是道教历史上的重要经典。其中的黄帝神符,或许就是灵宝符文的一种。相传黄帝以金简书此真文,将其藏于钟山与宛委之山。这些真文是道教的常用符,具有安镇天地、开度鬼神的神力。
宋元道经中,《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记载东晋真人许逊曾受黄帝之书,以铁板书写五符,投入湘渚,斩妖除毒。许逊所书的铁板五符,即是《灵宝五符真文》。
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中提及,黄帝得广成君传授九地真讳,拥有驱使神灵的神力。每当他所在之处,神灵都会拜见,不敢为患。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则说黄帝得神图天文字,掌握九天名山川之灵的字样。若能依此召唤诸神,便能长生不老,甚至修道求术,必得神仙之道。
道教的神仙学说、修炼法门、经法制度均源自黄帝时期,这是对其崇拜思维的体现。道教的经书中充满黄帝访隐求真的传说,记载了他获得不死之道的经历。如《五岳真形图》,即黄帝临摹五岳山势所撰成,显示了其地理智慧。
在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被描绘为有功于民的伟大之人。而道教则将其神仙化,赋予其华夏祖先神的品格。黄帝由人至神的转化,以及道教黄帝信仰的形成,展现了道教塑造华夏祖先神的智慧与想象力。至今,黄帝信仰在中国社会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鲜明特色,其神仙体系中的祖先神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民之人。黄帝作为华夏先民认同的英雄祖先、人文祖先,道教构建了其问道、得道的神圣历史。道教宣称黄帝是自然体道者,是得道的最高境界。历代道门人士都致力于弘扬黄帝之道,甚至将道教称为黄帝之教。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比较了儒释道三教的特点,特意在道教中分立黄帝之教与老氏之教,反映了道教崇拜黄帝的历史真实。道教所塑造的黄帝道德神仙形象,在当代社会仍有其教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道教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黄老之道。自黄帝于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从而领悟大道,至老子授尹喜真人道德五千言,黄老道逐渐成熟,成为道教草创的阶段。方仙道的兴起与黄老道的合一,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形成。公元前2697年黄帝制甲子,即黄历元年,从此甲子被用来纪年。黄帝被历代视为帝王成仙得道的样板,被称为道教的始祖。
道历为道教专用历记,在演变过程中又被称作多种名称。以黄帝六十甲子纪年为核心,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创造了干支纪年法。揭开历法的神秘面纱,首先要从古代的天干地支说起。甲、乙、丙、丁等十天干和子、丑、寅等十二地支,他们手挽手组成六十甲子,作为古代纪历的符号。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着古人对时间和宇宙的独特理解。
历法的起源需要一个被称作“历元”的起算点。在西方,历元是以诞生日为起点。而在华夏大地,历元的确定则与天文现象紧密相连。史书上有记载:“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农历的历元,始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那时冬至、朔旦同时降临,夜半子时,甲子日启动。
每年冬至是年度的开端,朔旦则是一月的起始,而夜半子时则是一日的起点。但要成为历元的开始,必须满足多重条件:甲子日、冬至及朔旦日的夜半子时、日月合璧以及五星联珠。据传,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的那一天,就遇上了这样的天文奇观五星联珠。这一天既是干支历法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圣人即位的时刻,自然就被视为中华民族历法的开端。
在唐朝,老子被尊为始祖,其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被视为道历的开始。但自宋朝以后,轩辕黄帝的纪元更被广泛应用。尽管道教对六十甲子神十分崇敬,但在传统道教斋醮道场中,仍是以天运甲子之岁为纪年方式。这是因为在对神明的敬奉中,道历纪年并不被用于表文奏章。
时间的历史,如同天干地支的轮回,不断流转,生生不息。而我们对历法的探索和理解,就是对时间、对宇宙、对生命的深度探索和理解。